風濕性心臟病又稱風濕性心瓣膜病,簡稱風心病。此病源于風濕病,因風濕而導致心瓣膜受損,從而形成瓣膜口狹窄或者關閉不全,或二者同時并存,導致血液動力學改變,就容易使心功能代償不全,形成充血性心力衰竭。臨床上,風濕性心臟病人表現為心悸、氣促、頭暈、喘咳等癥;嚴重的肢體浮腫,心悸喘促而不能安臥。
為了預防病性的發展,除進行必要的藥療外,還可以根據自身的病癥,適當地食用一些藥膳作為輔助治療,以促使身體早日康復。
1 心血虛損型
癥狀:多因久病體虛,外邪內擾,損傷心脾,既耗心血,又傷生化之源而致;表現為心悸氣短,頭暈目眩,面色無華,舌質淡紅,苔白,脈細弱或結代。
治法:養心血,安心神。
食療藥膳如下:
小米龍眼粥龍眼肉30克,小米50~100克,紅糖少許。將龍眼肉與小米共煮成粥,再調入紅糖??崭故秤?。
養心粥 人參10克(或黨參30克),麥冬、茯苓各10克,紅棗10個,糯米150克,紅糖糖適量。先將前4味中藥加水煎,取其藥汁,然后與先凈的糯米共煮成粥,調入紅糖攪勻,作早晚餐,空腹服食。
參珀燉豬心 黨參粉、琥珀粉各5克,豬心1個。先將豬心用水沖凈血污,然后將2味中藥粉與豬心同放入砂鍋內,加清水燉熟,調味即成。飲湯食豬心,隔天一次,連服數劑。
大棗豬心湯 大棗15克,豬心1個,調味料適量。先將豬心沖洗干凈,去掉筋膜,切成片;大棗洗凈,除盡棗核,然后將2味共煮成湯,調好味,即可食用。
龍眼枸杞粥龍眼肉15克,枸杞10克,紅棗4個,粳米100克。將龍眼、枸杞、大棗、粳米分別洗凈。砂鍋置中火上,摻清水,加米煮開10分鐘后加入龍眼、枸杞、大棗煮成稀粥。早晚各1次,空腹食用。
2 心血瘀阻型
癥狀:多因風寒濕邪搏于血脈,內犯于心,以心脈痹阻,營近運行不暢而成;表現為心悸不安,胸悶不舒,短氣喘息,兩顴紫紅,唇甲青灰,心痛時發,舌質紫暗或有瘀斑,脈細澀或結代。
治法:活血化瘀,理氣通絡。
食療藥膳如下:
烏豆圓肉大棗湯烏豆50克,桂圓肉15克,紅棗50克。分別將3味洗凈,然后入鍋內加水熬煮,取湯汁飲服。
朱砂根燉豬心 豬心1個,朱砂根10克,活血連(橐吾)10克。皂角刺5克,白胡椒7粒。將豬心清洗干凈,再將各味中藥用藥袋包好,同放砂鍋內,加清水燉至豬心熟爛為止,可適當調味。吃豬心,飲湯,日不劑。
昆布苡仁蛋湯 昆布30克,苡仁30克,雞蛋3個,鹽、豬油、味精、胡椒粉各適量。將昆布洗凈,切條狀;再將苡仁洗凈,同放高壓鍋內,燉至熟爛,連湯備用。另將炒鍋置旺火上,放適量豬油,下打勻的雞蛋炒熟,隨即將昆布、苡仁湯倒入,加鹽、胡椒粉、味精調好味,出鍋盛入湯碗內即成。
注:昆布,又稱鵝掌菜、黑菜,人們常習慣地將它作海帶用。
3 心腎陽虛型
癥狀:多因久病體虛,心陽不足,損及腎陽所致;表現為心悸氣短喘,不能平臥,面色蒼白,肢體浮腫,尿少色白,舌質炎,脈沉細無力或結代。
治法:補益心腎,溫陽利水。
食療藥膳如下:
桂參粥 人參3~5克(或黨參15~30克),桂枝6克,紅棗10個,粳米100克,白糖適量。先將前3味加水煎熬,沸后改小火煎成濃汁,分2份,分別與粳米50克煮粥,調入白糖。日1劑,分2次溫服??蛇B用數劑。
栗子桂圓粥 栗子10個,桂圓肉15克,粳米50克,白糖適量。先將栗子去殼,切碎,與桂圓肉、粳米共煮成粥,待粥熟爛后,調入白糖。早晚溫熱服食,日1劑。
黨參紅棗飲 黨參30克,紅棗15個。將2味加水煎熬,取其汁,代茶飲之。
補腎養心核桃膏 核桃肉300克,黑芝麻、女貞子、生地各250克,冰糖、蜂蜜各500克,柏子仁、龜板各100克,黃酒4匙。核桃肉用溫水浸泡潤脹,剝去衣;芝麻淘洗干凈,濾干,用中火炒至發出響聲后離火,冷后,研碎;女貞子、生地、仁子仁、龜板倒入瓦罐內,加冷水浸泡1小時,用中火燒開后,小火煎30~40分鐘,取汁1大碗,加水再煎,取汁大半碗。2次藥液倒入砂鍋,加入冰糖、蜂蜜,中火燒開后,淋入黃酒,用小火煎15分鐘,再加入芝麻,核桃,不斷攪拌,繼續煎煉15~30分鐘,冷卻裝瓶。每次1~2匙,用熱米湯或開水服食。核桃、芝麻嚼細咽下,日2次。每2個月為個療程,最宜冬季食用。